|
又一万亿项目!全国掀“运河”狂潮!时间:2025-07-31 湖南砸下1500亿打通湘桂运河,该运河之于湖南意义重大,意在长江之外再造珠江通道,形成“北上长江,南下珠江”的双入海通道,让长沙、株洲、衡阳等内陆城市从中受益。日前,湖南已经提出“将湘桂运河列入国家‘十五五’(2025年-2030年)规划”的建议。 最引人注目的是江西,计划投资3200亿开挖浙赣粤运河,目标是建成世界最长运河。浙赣粤运河一头连着浙江的京杭运河和长江出海口,一头连着大湾区,江西试图通过它恢复水运时代的优势,再造赣鄱千年水道。 据不完全统计,这几年国内计划在运河航运领域的投资(包括规划)规模合计已接近8500亿,而且还有一些新项目正在规划之中,这仅仅是国内水运系统一体化的冰山一角。除此之外,全国各地大量中小型的工程也在同步动工,例如吉林大水网工程、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等都在紧密推进。 中西部省份竞逐运河建设,重塑区域发展格局过去10多年来,中西部地区是大基建的最大受益者,高铁、高速带来的巨额投资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。如今,当市市通高铁、县县通高速成为现实,高铁、高速趋于饱和,水运便成为新一轮大基建发力的方向。 根据规划,我国将打造世界级港口群,构建横贯东西、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,一批人工运河项目由此被提上日程。目前,我国已有长江、珠江、京杭运河三大内河网络,覆盖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和东部多个省份,但中西部仍有大量空白地带。近年来,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为大势所趋,但陆路物流成本高企成为最大拦路虎。在此背景下,借助人工运河打造江河联通的水运网络,重塑物流竞争优势,再造“内陆沿海化”的格局,就成了中西部省份的共同选择。运河之于中西部省份,不仅是短期的固定资产投资,更能产生长期而综合的经济效益。 规划与争议并存,运河工程落地的多重考量 但是,人工运河投资巨大,回报周期漫长。动辄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元的投资,单靠通航收益本身,30年都难以回本。已通航的江淮运河,中央出资200多亿元,安徽省市共同筹资400多亿元,其他200多亿元来自政策性银行贷款。正在开建的平陆运河,主要由广西方面出资建设,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、中央预算内投资,并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。一般来说,除非是像川藏铁路这类战略地位重要的超级工程,能获得国家财政全力支持的只是少数。从过往规划来看,湘桂运河、浙赣粤运河多次被纳入部委规划,但状态一直都是“前期研究论证”。 如果能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予以明确,或去掉“前期”的帽子,大概率会向前推进一步。从战略价值来看,运河对所在省份的意义自然毋庸置疑,各地拼命建运河,与其说是“国运之战”,不如说是“省运之战”,竞夺的是大基建大投资,也是未来的发展权。 上一篇新办资质特大优惠来了下一篇水利水电资质新办办理流程 |